发挥特长与木桶效应是否矛盾

在学校,老师强调要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事实上我们也是这么做的,比如花大量时间学习自己弱势学科,面对考试结果,我们主要关注自己做错的题,希望以后的错误不会再犯,以便考出更好的成绩。

出了学校,工作以后,便没有了标准答案,我们却仍然采用学校那种应试方法,领导分配一个任务,便去完成,如果不会,则加倍学习,很少考虑自己的优势到底是什么?时间一长,知识面变宽,什么都会,好像什么也都不会,越学习越迷茫,什么工作都可以做,但就是业绩平平,职位没什么提升,薪酬没什么涨幅。

吴军老师说过:人要有所特长,要认清自己的边界,在边界内把事情做到极致,一个领域做到 100 分胜过 10 个 领域做到 90 分。现在某一个领域能做到 80 分的人大有人在,但做到 100 分的却是凤毛麟角。而做到 100 分的人通常是企业抢着要,而做到 80 分的人,随便都可以找个人替换掉他。另外,在各种比赛中,大家只会记得第一名,第二名几乎没有人记得。汝窑瓷器,随便一件就能值几个亿,因为全世界只有六十件,如果一个瓷器,哪怕做得再精致,全世界要多少有多少,白送给大家,也会觉得占地方。今天世界上从来不缺掌握了 80% 的知识的人,那些掌握了 90% 的人还未必能找到好工作呢,谁会多看一个迅速学到 80% 的知识和技能的人一眼? 可想而知,发挥特长,将事情做到极致有多重要。

但是你也听说过木桶效应。摘抄下百度百科介绍: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 因此,整个社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

发挥特长,要求我们专注于擅长的事情,而木桶效应要求我们补足自己的“短板”,这是否是矛盾呢?

在我看来,这并不矛盾,发挥特长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在发挥特长的过程中,如果有短板,则是需要补足的,补足短板,也是为发挥特长打基础的,而不是说凡是不足的地方,均要补。

为什么要把发挥特长放在第一位?

未来对人才的需求一定是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农耕时代,农民自己种粮食,做衣服,自己盖房子,效率十分低下,生活也比较辛苦,大部分人活到 30 多岁就死了。因为农民不可能各个领域都擅长,会种粮食的,不擅长做衣服,会盖房子的,不擅长种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一部分农民开始专门做衣服,变成专业裁缝,一部分人专门盖房子,变成专业泥瓦工,一部分人仍专门从事农业生产,他们都用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换取对方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专业的生产活动使得他们的效率越来越高,通过交易,他们也越来越富有,生活也越来越好了。现代社会,基本看不到自给自足的组织,他们或多或少的通过交易来获取需要的东西。生活条件比过去好了几十甚至上百倍。

在可以遇见的未来,人类社会的分工将更加细分,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比如现在的美食店已经越来越细分,而且做得越来越有特色,比如专门做酸菜鱼的,专门做火锅的,专门做海鲜的,专门做包子的,等等,细分的好处就是人们确定好吃什么,只要去了,便不用担心菜不好吃,因为同类菜,专业的餐馆肯定是做的最好的。

计算机工程也是如此,深耕某一领域, 花工夫把一项技能学好,不仅让一个人能够获得一技之长,甚至多种技能,而且能培养人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成功的经验,并且从此树立每件事情能够做好的信心。信心也很重要。

而木桶效应,或者阿姆达尔法则,是帮助大家挑出当前最需要优化的那个部分,当然不是说其他部分不需要优化,只是优先级低罢了。

因此,请清自己的边界,知道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特长相当于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面对困难我们要使用木桶原理或者阿姆达法则来发现自己最需要补足的短板,优先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正是因为有很多困难才提高了门槛,让一些畏惧困难的竞争者出局,最终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附阿姆达尔法则的理解:计算机系统通常有多个子系统组成,要优化整体的性能首先要找到瓶颈,比如如果把内存速度提升 20% 可以让整体性能提升 10%,而优化cpu 速度或存储速度均无法使整体性能提升 10%,那么就要首先优化内存。下一次或许就要改进其他地方,而不是内存了,因为其他问题可能上升为新的瓶颈问题。关键是采用量化的指标通过严格的测试来发现瓶颈。

 (完)

专注于有价值的技术分享

欢迎订阅、在看、转发

null

留下你的脚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