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01 月 0 篇文章

小议风之劫 - 百病之始 - 兼迎丁酉鸡年

巽风“入”八卦以巽 ☴ 为风。风,一阴在下二阳在上,其象下静滞而上燥动。周易以“入”为巽之德。明末大儒王夫之在《周易内传》中说:“自阴而言之,则自下而柔顺以入合于阳;自阳而言之,则刚得中而以柔道下施,入物而相劝勉。”阴居下而无向上干阳之意,而阳居上以柔施于下而无强求之情。巽之象,虽内外有别,然上下和洽无疑,有利志行之意。巽之“入”德,或取自此。病之始因《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风者,百病之始也。”

大寒

大寒
节气随想华夏大地四季分明,春暖夏暑秋凉冬寒,是天地阴阳相互推荡的自然变化。热能大量输布于外之后必然需要敛藏于内以生发、积聚热能。天地热能不足,万物所能汲取的热能也变少,秋收冬藏或由此而来。二十四节气有大暑,也有大寒,天生地养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春夏时,随阴阳摩荡而生发,生长;秋冬时,随阴阳摩荡而收敛,收藏。既是被动适应,亦有主动调节。阴阳摩荡,而生万物,但不必然产生生命,何以知之?在已观测

分享:中医修正 - 六节藏象(二)

六节藏象(二)(2017-01-1811:35:09)修正传真(771)03182919《素问》第一二卷谈论藏象,只用四时,也就是不难理解却被后人疏忽的四时藏象。第三卷阴阳离合论将四象扩张为六节,为第四卷的六节藏象论铺平道路。这四时藏象,也就是被后来五行藏象巧妙掩盖的原始藏象论,在医史上被普遍误解为不完整的五行藏象。鉴于藏府生理的复杂性,《素问》作者认为有必要予以适当的扩张,这便是《阴阳离合论》的缘

分享:《三阴三阳六气标本气化之理》说略 - 中医裘万吉

《三阴三阳六气标本气化之理》说略(2017-01-0108:24)人身生化是气化的一个过程,三阴三阳六气标本谈的是气化,所以六气为本,三阴三阳是行令之所为标。首先看少阳相火,这个少阳之火他是相,他是听命而行的,所以不可妄动。而且这个少阳之火不是少阳自身产生的,他不是自主的,他是在阴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个阴就是肝,而肝足厥阴经所行,本经之气是属于阴的。然而肝的功能是从阴化阳的,所以称肝为阴中之少阳。少阳

小寒

小寒
节气随想冬至后是小寒。冬季寒冷,北方太阳直射时间少,阴寒更甚,天地阴气较多,常年温度不高。或许因此,文王八卦以“坎 ☵”(坎卦上下皆阴)置于北方之位;《黄帝内经》以肾置于北方之位,主人身之水。寒,阴之属,可聚热,亦可息热。反过来,热,阳之属,可敛寒,亦可止寒。人之生,阳生阴成,因阳依阴,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以“伤寒”为题的缘由,也许正是从阴寒可息阳热而伤生的角度而作的点睛。太阳于小寒到达黄经 285 度。

分享:中医修正 - 六节藏象(一)

六节藏象(一)(2017-01-0109:56:39)修正传真(771)03182919 一阳/少阳,胆三焦———〉二阳/阳明,脾胃———〉三阳/太阳,心———〉三阴/太阴,肺———〉二阴/少阴,肾———〉一阴/厥阴,肝胞络———〉一阳/少阳,这便是六节藏象的框架:将人体藏气流传形成的圜道——天,分成“六节”,彼此传递流行,如环无端。如果把这一框架内容具体化,大致是:饮食入胃,就如坤土厚积导致了一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