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归正 - 春夏养阳:也谈三伏天养生 2017-07-25 | 22 浏览 | 0 评论 分享:中医归正 - 春夏养阳:也谈三伏天养生 春夏养阳:也谈三伏天养生归正按:三伏灸,盛夏时节的中医流行话题,近来已有不少朋友发信息希望听听归正的看法。归正认为:三伏灸的思路合理且有效,但就医理而言,只能算是一块璞玉,有心人细细雕琢,或许能有“石破天惊”的领悟。---Michelangelo《先知撒迦利亚》这是本公众号到目前为止较为深刻的一次医理阐述,难免艰涩难懂,敬请读者们要做好静心阅读的准备。有一定中医基础的,花 30 分钟应可寻得归正的思考脉
大暑小思 2017-07-22 | 16 浏览 | 0 评论 大暑小思 节气随想夏之繁盛滋长万物,正因为有秋收冬藏春生三时的收敛蓄积和生发做为夏长的前提。人体太阳的宣发也是如此,必须基于太阴治节,少阴敛藏,厥阴少阳生发,阳明合明这一系列的生化之上。《周易》常以时、位来解卦,乾卦从潜龙、见龙,进而乾乾夕惕若,乃至或跃在渊,终至飞龙、亢龙。儒家有中庸之说。其实殊途同归。没有乾乾之阳,生命不得循环,万物不得生长,而阳之潜、见、飞、亢,时、位使之然。大暑时节,如置身湿热之桑拿房
分享:中医归正 - 有病方为贵:告诉你身体小毛病背后的故事 2017-07-16 | 18 浏览 | 0 评论 分享:中医归正 - 有病方为贵:告诉你身体小毛病背后的故事 知诺浮想:2018-06-11:阳,清扬,散发,健动不居,因而能够推陈出新;阴,沉浊,积聚,顺静常驻,所以趋向因陈守旧。呼、吸,摄食、排泄,是人体常见的新陈代谢方式。人体心神通过这些方式,使新、陈得以代、谢,让人体可以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人体汗、吐、下,或者一些小毛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利用寒、热,排出身体糟粕或病邪的方式。2017-07-16:似乎有些象兵法中的“围城必缺”,这样城内至少部分敌人不会觉
分享:中医归正 - 梦境时空:丈量时间的长短 2017-07-14 | 16 浏览 | 0 评论 分享:中医归正 - 梦境时空:丈量时间的长短 知诺浮想:2018-05-27:人体太阳覆盖之广,小至喷嚏排异反应,大至时间长短的感觉。有时时光飞逝;有时度日如年。压缩时间感,多在愉悦之时;拉伸时间感,多在烦闷、痛苦时候。这些感受,或是人趋吉避凶的本能,警示身体预防应对。梦境后的排异反应,可能是心神“模拟”现实,给身体一个行动的“理由”。岳武穆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2017-07-14:人之太阳(心神)覆盖之广,小至喷嚏排异反应,大至时间长
小暑小思 2017-07-08 | 20 浏览 | 0 评论 小暑小思 节气随想春夏之际,雨水充沛,通常河流水位上涨,若无盛夏的持续高温,蒸腾、转移水分至它处,则易出现此地水患,彼处干旱,如此则秋不燥不收,冬不寒不藏,长此则天道循环受阻。《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曰:『夏三月,......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人体亦如是,春夏之初,气化繁盛,液化也相应频繁。若夏汗不出,心则难行宣布,充肤熏身之能,久之心反受其伤,导致火道不畅。到秋时,一方面气
分享:伤寒方理法运用·经方哲学(学庖丁解牛,则游刃有余) - 中医裘万吉 2017-07-04 | 17 浏览 | 0 评论 伤寒方理法运用·经方哲学(学庖丁解牛,则游刃有余)(2017-05-3107:58:20)顺着仲圣先后用方思路剖解伤寒方理法。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剖解:太阳病,脉浮,太阳病是责在心胸向外宣发阳气的问题。所以需要帮助心胸的宣发功能,桂枝甘草汤主治心下悸欲得按者,功能辅助心胸之宣发。太阳病,由于外感邪气,所以还需要向外浮散来使邪从汗解,麻黄能发汗,生姜也能发汗。此太阳中风证由于阴弱,汗
分享:中医归正 - 中医养生:向你展现养生的三重境界(下篇) 2017-07-03 | 14 浏览 | 0 评论 分享:中医归正 - 中医养生:向你展现养生的三重境界(下篇) 中医养生:向你展现养生的三重境界(下篇)归正按:古往今来,养生保健一直是人人都想了解的学问。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中医养生知识愈发开始普及。普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被低俗化,或沦落为快餐文化的走卒。中医养生,话题实在大,一文难尽,归正分上中下三篇,篇篇递进,向大家还原真实的中医养生。本篇为《中医养生》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在此附上前两篇的链接。归正建议读者三篇按序通读,增强知识摄入的层次感,才能真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