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09 月 0 篇文章

秋分小思

秋分小思
节气随想对天地之间的动植来说,夏季繁盛,食物供大于求,易于适应并生存。然而到了秋季,天地渐渐萧条,开始供不应求,调整并适应下来的便有很大的机会生存,不能适应的则很容易被淘汰。对那些不能适应的动植来说,这种造成收敛萧条的”肃杀之气”,或许就是他们的”秋刑”。人体亦如是。天地阴阳的转化,使得经历春夏全盛运行的脏腑、器官、机能不得不开始”慢”下来,这样很多原来被掩盖的”问题”便”浮现”出来,人体通过诸如”

分享:中医归正 - 秋分时节话养生 / 归正先生

分享:中医归正 - 秋分时节话养生 / 归正先生
秋分时节话养生/归正先生归正按:自开立此公众号以来,很多朋友向归正寻医问药。归正自叹才疏学浅,隔空问诊无力,纸上谈医有方。秋季,在一年的四季循环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决定性作用,若论养生,归正认定“一年之计在于秋”。在本篇文章中,归正将继续以“秋”为议题展开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讨论。同时,附赠一剂秋日养生方,供大家参考。---PaulBaum《克诺克附近的秋景》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后,

分享:中医归正 - 也论熬药:告诉你正确的中药熬法

分享:中医归正 - 也论熬药:告诉你正确的中药熬法
也论熬药:告诉你正确的中药熬法归正按:熬药方法的对错,关系到药力挖掘的多少。现行的熬药方法,或多或少,已与经典偏离。现代化熬药方式的出现,当然节省了时间,方便了病人,但归正认为,亲手熬药对于病人来说更是一种修行,对疾病的根除也起到关键的作用。---AlberchtDurer《青草地》归正儿时体弱,寻医看病,常服中药。印象中,煎煮中药大都采用小罐密封急火,一般是水开后 10-20 分钟闻到药味浓时即倒出服

分享:中医归正 - 秋日进补:你深以为然的养生误区

分享:中医归正 - 秋日进补:你深以为然的养生误区
秋日进补:你深以为然的养生误区归正按:秋日进补,早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养生概念,其背后的逻辑却未必与天地常理相吻合。万物经过了春之生长,夏之蕃秀,在秋季已经进入了收敛的状态,植物开始落叶,动物渐入蛰伏......人体也应一样,排出无用之物,收藏生命能量,才是秋日养生的正道。不在于继续向外获取多少营养,而在守住清淡并有所舍弃。---JohnAtkinsonGrimshaw《AutumnEvening》观

白露小思

白露小思
节气随想《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曰:『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云:『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又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

分享:中医归正 - 自古神水出高原:寻找人体能量的源头

分享:中医归正 - 自古神水出高原:寻找人体能量的源头
自古神水出高原:寻找人体能量的源头归正按:水,对生命而言再重要不过。因此,在很多时候“水”就成了生命能量的隐喻。且拿肾脏为例,很多人将其看做人体能量的源头,五行学说也顺其自然地把肾列入了“属水”的尊位。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归正认为,有待商榷。---IsaakLliichLevitan《ARiver》本文虽短,但或能拨云见日,豁然开朗没水了,掘地三尺,当然能挖出泉水来。然而,这不是水的源头。中华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