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修正 - 新年献疑:《金匮真言论》真言在哪里?

新年献疑:《金匮真言论》真言在哪里?(2013-01-0111:52:54)修正传真(771)03182919 这是《黄帝内经素问》第一卷的最后一篇,处于承先启后的位置。作者既然以“真言”名篇,应该有一两句真言吧?医圣张机,看懂了真言,才“撰用《素问》九卷”,将《素问》列为《伤寒杂病论》的第一参考书。不过,从后世中医人一路挣扎下来的泥泞看,从政府大力扶持却依然被吼废除的现实情况看,敝人断定没人看出本篇

冬至

节气随想太阳于冬至到达黄经 270 度。这时太阳直射地球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渐长,黑夜渐短。复卦之象,一阳震动起于五阴之下。《周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至日就是冬至。阴极而阳生,一阳来复,阳气复始于地下。生而复始,生生不息,此谓天地之心。然一阳尚弱,必休息呵护以待其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言外之意,

分享:秦慕楚 S - 再谈心学

再谈心学(2016-01-0116:13:49)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826c890102xkml.html 前两天写了篇王阳明,我对这位仁兄,是真心无比的佩服,倒不是创立了新的学派,心学,终究还是儒家的一个分支,或者说一种创新,但本质上,还是脱不了儒家这一脉,最令我佩服的,是阳明兄终其一生,虽然基本上吃了一辈子的官家饭,但始终没有跪下,思考问题,

大雪

节气随想太阳于大雪到达黄经 255 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之后是冬至,古人云:“冬至一阳生。”说的是阴极盛之后阳能生发,指的就是大雪和冬至这段时间。阴者,静滞易积聚,与阳,动燥易离散,恰恰相反。现代科学认为同一构成的物质的形态,如 H2O,对应水蒸气,水,冰三种不同形态,是因为分子结合的紧密度不同。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阴阳的一种表征。**!!!<fontc

船山文集《周易内传》蒙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蒙者,草卉丛生之谓,晦翳而未有辨也。阴阳之交也,始自屯,乃一回旋之际,阴得阳滋而盛,阳为之隐,初阳进而居二,五阳往而居上,皆失其位,阳杂阴中而无纪,五为卦主,而柔暗下比于二阴,故为蒙。但以柔得中而下应乎二,阴虽盛而上能止之,以不终于昧,下听二之正己,故有亨通之道焉。匪我求童蒙以下,皆言处蒙之道,而归功于二也。二刚而得中,治蒙之任属焉。故内

船山文集《周易内传》屯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屯”者,草茅穿土初出之名,阳气动物,发生而木遂之象也。此卦初九一阳,生于三阴之下,为震动之主。三阴亦坤体也,九五出于其上,有出地之势,上六一阴复冒其上,而不得遂,故为屯。冬春之交,气动地中,而生达地上,于时复有风雨凝寒未尽之雪霜,遏之而不得畅,天地始交,理数之自然者也。元亨利贞,乾之四德,此卦震首得阳施,为物资始,阳气震动,于物可通,九五刚健中正,虽陷阴中而不自失

分享:中医修正 - 天赦话阴阳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5ee16d0102w6at.html 天赦话阴阳(2015-09-2908:24:40)修正传真(771)03182919 阴阳–从来不容易理解和运用的简单概念。阴阳的概念是简单的,一动一静、一升一降、一寒一热、一明一暗,皆是。若要进一步认识阴阳,那就不简单了,因为存在着阴阳离合问题,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分享:一牛一熊之谓道 - 阳明心学述要

阳明心学述要 2016-07-0615:46:52 原文地址: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94268204192589#_0 王阳明,儒家最后一位圣人,其学问简易直接,所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阳明在世时其学问即被讥为禅学,其实阳明学只是孟子学,与禅学并无关系。阳明说:“圣人之学,心学也。”何以证明?尧舜之相授受,则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分享:秦慕楚 S - 点也虽狂得我情

点也虽狂得我情(2015-12-3017:41:35)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826c890102xkio.html#cmt_322463612 月 26 日,是老毛的诞辰,其实这天,还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辞世的日子,阳明先生应是戊子(1528 年)十一月廿九,逝世于江西南安青龙铺。每年这天,我都有写点什么东西的想法,这次随便写点王阳明吧:儒家把人按人

分享:bluehot - 货币乘数效应的渊源与危害

货币乘数效应的渊源与危害(2015-08-0509:14:56)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dca46a0102w6cz.html 货币乘数效应,是近现代金融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金融现象。要理解这个货币乘数效应的渊源与危害,我们就要微观上从逻辑上对银行存款和贷款的渊源进行思考。假如现在我把 100 万现金全存为活期存款。那么将意味着我随时会向银行提现,银行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