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应 节气随想太阳应时于夏,太阴应时于秋。少阴于冬,少阳于春。春夏多阳。阳(气/能)敷布于外,遇冷空气成汗。阳多易积而不通,不通则体不适,发之于外则通,通则舒。此或伤寒论中,太阳病(阳多阴少),汗出乃解之理。秋冬多阴。阳(气/能)敛藏于内,体液积而成尿。阳少则聚而不畅,不畅则体不适,利之于外则通,通则舒。此或伤寒论中,太阳病(阳少阴多),下之乃解之理。春夏多汗,秋冬多尿,此人体应时之调节。小儿少阳之体,气 阴阳 夏秋 养生 节气
立秋 节气随想立秋,由夏之秋,秋之始也。坤而承乾。黄帝内经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试解之:秋三月,阴阳渐分,天气敛聚于上,地气汇萃于下。万物应之,自内而外收敛,不复夏之发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试解之:阴阳合和,则阳生阴成;阴阳分离,则阳杀阴毁。早卧早起,以得天阳。神志安宁,以平地阴。如此,则阴阳稍和,肺气可清。)此秋气之 二十四节气 立秋
船山文集《周易内传》乾 三、四、五、上爻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乾”,乾而又乾,健之笃也。“惕若”,忧其行之过健而有戒也。“厉”危也。凡言“无咎”者,并宜若有咎而无之也。三、四皆人位,而人依乎地以立功,三尤为人事焉,故于此言君子之道。内卦已成,乾道已定,故曰“终日”。九二德施已普,而三尤健行不已,必极其至,故曰“乾乾”。然阳刚已至,安于外卦之下,虽进而不敢骤达于天,惟恐不胜其任,故日“夕惕若”。其象与上九同,刚过而进不已, 八卦 六十四卦 周易 王夫之 阴阳 乾坤 爻辞
分享:方解一篇 - 中医裘万吉 方解一篇(2014-11-1010:31:36)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bea590102v5ky.html___小公主赞叹这位朋友的方解,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____寄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诸君共勉!_2014 年 10 月 28 日 15:00,新浪博客名为 41048684w 的朋友在本博博文《不用感谢公主》的评论中写下:晚期癌 中医 养生 六节 癌症 方解
大暑 节气随想大暑时节,如置身湿热之桑拿房,如煮似蒸。万物由内而外敷布阳能,汇聚一处因而热;自身之阳能挥发至外遇冷因而湿。内经明言:夏三月,无厌于日。或谓人宜应人体太阳之宣布,听任而非阻碍自身阳能由内而外的敷布(最明显如出汗)过程。因此,空调,风扇,过度则不利于人体太阳之宣布,久则成病。**!!!<fontcolor=greenface=微软雅黑 size=3>“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 二十四节气 大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