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2016-06-06 | 19 浏览 | 0 评论 清明 节气随想清明,清而和,景而明。惊蛰以来,清阳之气先震动地内,而后渐出地面,与浊阴之气争锋,虽或胜或不胜,仍健行不已。直至清明,清阳之气乃始普济地上,天气也逐渐变得清和、景明,气温渐趋平稳,生机磅礴,人也较不易生病。**!!!<fontcolor=greenface=微软雅黑 size=3>“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春分 2016-06-06 | 24 浏览 | 0 评论 春分 节气随想春分,于一日言,黑白各半;于一岁言,阳由少而多,阴由多而少。然阳性燥,动而升清。阴性缓,静而沉浊。阳虽方兴而势正壮,而阴久居亦不可骤消,由此你来我往,你攻我守。所以冬春之际,雨水多,而人易病。黄帝内经有言: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医圣张仲景亦以伤寒为其医书之名。由此可见,寒为人体生病之重要原因。试为之解:春夏秋冬四季,高于人体温之时寥寥无几,低于人体温之时比比皆是。太阳,指人由内而外宣通散布能量
谷雨 2016-06-06 | 17 浏览 | 0 评论 谷雨 节气随想谷雨,地阳升而天阴降,冷热交替,汇雨成谷,润物资长。雨水,水之为阴用者。黄帝内经言: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坎也,卦象阳体而有阴之用,阴之甚明者。承乾则利生,承坤则助藏?火,离也,卦象阴体而有阳之用,阳之甚丽者。承乾则资长,承坤则肇收?水火之利万物,亦需因时而生成。**!!!<fontcolor=greenface=微软雅黑 size=3>“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
惊蛰 2016-06-06 | 26 浏览 | 0 评论 惊蛰 节气随想惊蛰,震卦之象,阳出地面,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始。黄帝内经云,春三月谓发陈。如何发陈?舒志缓形,以秋冬收藏之精、气,待春气之疏达。发陈,出新。**!!!<fontcolor=greenface=微软雅黑 size=3>“悟”分类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个人偶思偶得的碎想。请独立思考,切勿轻信。如若这些小言琐语能引发您的遐想、感悟,不亦乐乎!**
读《中医养生一》若有所思 2016-05-26 | 16 浏览 | 0 评论 老话说,吃到七分饱,非虚言也。为什么呢?食,即是人获取能量的途径,但同时也是包含了能量消耗的过程。一般饮食后,我们获取的能量大于消耗,这也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如果摄入的饮食不易被个体消化吸收,反而会加重人体相应器官的负担,甚至出现消耗的能量大于获取的能量,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单个或多个因素都可能引发这种情况,如吃的过多过过少,如油腻食物,如风寒伤胃,等等。日积月累,小题变大事。原文如下:中医养
2014 随想 2016-05-25 | 18 浏览 | 0 评论 随想“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以前经常被引用的话语,但是人们往往很少思考它的内涵:什么样的知识才是力量?什么样的人拥有的知识可以转化成力量?什么样的力量值得拥有?什么样的人拥有的力量能够经久不衰?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外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三类(这三类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他人的经验、思考总结,个人的经验、思考两种),学校教育只是人获取知识的一个特定途径,而有选择性、带有政治洗脑性质、强制推广使用并加以
201306 迷思 2016-05-24 | 19 浏览 | 0 评论 迷思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时有规律的,物质的联系是相互的。大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小到某一件事,都遵循这些规律,按照一定的轨迹运行。几千年的经济也有迹可循,由发展、繁荣、停滞、衰落、再发展。。。成螺旋的缓慢上升。就像日升月落,月升日落,潮起潮落一样,有高有低。因此,国家,经济,事物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预测,判断的。有人对历朝历代的繁荣时期做了统计,结论是每次的繁荣期都在 30 年上下
船山文集《杂卦传》 2016-04-25 | 17 浏览 | 0 评论 杂卦传杂者,相间之谓也。一彼一此,一往一复,阴阳互见,而道义之门启焉。故自伏羲始画,而即以相杂者为变易之体。文王因之,而以错综相比为其序,屯蒙以下四十八卦,二十四象往复顺逆之所成也。乾坤坎离大过颐小过中孚,综而不失其故,则以错相并。否泰随蛊渐归妹既济未济,四象而成八卦,则错综同轨。周易以综为主,不可综而后从错。盖以天有全象,事有全理,而人之用之者但得其半,天道备而人用精,是以六爻之中,阴阳多寡,即就
船山文集《序卦传》 2016-04-25 | 21 浏览 | 0 评论 序卦传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
船山文集《说卦传》 2016-04-25 | 17 浏览 | 0 评论 说卦传系传发明文王、周公彖爻之辞,微言大义之所自著,而说卦专言伏羲画卦之理,故别为传,由此而后世有伏羲、文王次序方位不同之说。乃文王之彖,原本于伏羲之卦,特系之辞以明吉凶得失之故耳,非有异也。伏羲以八卦生六十四卦,而文王统之于乾坤之并建,则尤以发先圣之藏。然说卦传言“参天两地”、“观变于阴阳”,则亦乾坤统全易之旨。但伏羲有卦而无辞,故其统宗不著,文王既为之辞,又为之序,以申其固有之理,终不可谓伏羲之